【腾讯云】9.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,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,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,10万人同时观看;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

第一次看到聊天记录截图的时候,不少人以为自己在阅读霸道总裁的小说。

“整个阿里自治区的a型血都给你输上了。”

“动用了阿里的自治区所有公务人员献血”

“一共七千多毫升,你全身换了两次血。”

原来,网传前去西藏阿里旅游的女孩小余遭遇严重车祸,全身多处脏器破裂。在姑姑的帮助下,缺血的女孩得到了援助,撑过了3天。爸爸自掏腰包,花费一百多万包机,把女孩接到了川大华西医院救治,最终度过了难关。

在网友眼中,这位“血槽姐”的关系不一般。车祸发生后,她能让上海、成都、西藏三地的援助资源合流,能获得这么多的献血量,还能拥有百万包机。事后,当事人家属又发了“反转”,解释自家没有特权,包机的钱是借的等等。

可当我看到这一则新闻的时候,心情比冬季的天气还要寒冷。

很多人不了解,秋冬季节是用血的高峰期。一方面是因为地面湿滑、交通事故频发,另一方面是因为恶性肿瘤、血液病患者受气温影响,病情容易复发,需要用血的量多。可到了寒冷季节,出门献血的人数下降,献血量又减少。每到这个时候,就是血库最紧张的时候。

无论血槽姐的后续如何,它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大家对无偿献血这件事的信任。对于需要用血的患者来说,若是无血可用的话,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。

遍地都是献血车,但实际“血荒”!

血液是很特殊的。它把两个陌生人如此紧密的联系起来。

在采用无偿献血制度之前,比如广州等城市曾辅助使用互助献血制度。这指的是在临床严重缺血的情况下,需要用血的患者亲属到中心血站献血,以换得血液的优先使用权。

但是在执行互助献血的时候,是有风险的。

打个比方,有一些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骨髓抑制,处于一种长期需要输血的状态。就算身边的家属们全都互助捐血了,但还是无法完全解决用血短缺的问题。一旦肿瘤患者贫血、抵抗力下降,容易加重病情。

除此之外,还存在一种情况,那就是没有家属可以互助献血。这就催生了一种行业---“血头”。

这种地下献血的方式,就是“血头”找人伪装成患者的家属参与互助献血。家属一手交钱,“血头”一手交货。一旦牵扯到了真金白银,这种非法的地下交易逐渐开始失控,增加了用血风险,最后互助献血制度被取消。

现在取而代之的,就是我们更为熟悉的无偿献血制度。使用这一制度之后,规避了非法用血的风险,但很多地方还是经常处于“血荒”的状态。举个数据吧,截止2022年,我国的千人口献血率达到了12‰。注意,是1000个人里面只有12个人献血。用12个人的献血量来保障988个人的健康,其中压力有多大!而且在12个人当中,很大一部分都是固定献血者,是他们在长期坚持献血。不少人还是谈“血”色变的。

这边,血站“埋怨”献血者太少了。那边,普通人对血站也有“怨言”。血站在采供血环节是不是有利可图?过程是不是公开透明?有没有人情血、特权血的情况出现?献血容易、用血难的问题如何解决?不解决这些问题,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。

这些关于无偿献血的误解,一直存在

1.“我妈妈做手术需要血,我直接给我妈献血,凭什么不行”

输血的本质是细胞移植,可能出现排斥反应,比如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。简单来说,如果输进去的血是来源于血站提供的、非血亲的志愿献血者,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献血者的免疫细胞,进行消灭。但要是直系血亲的血液进入体内的话,由于基因型相似,我们免疫系统识别不出来这些免疫细胞。等到它们增殖之后,就会反过来疯狂攻击我们。

2.“献血的时候说是无偿。用血的时候找病人收费。钱都去哪了?”

很多人都以为献血的时候,抽出来的血就可以直接给病人用。其实并不是如此。

无论是全血还是成分血,采血后都需要进行检测,分离和保存等程序。这一过程里的成本可能都远超血液本身了。

3.“献血有危害!医生护士都不献血!”

不少人谈“血”色变,觉得献血太伤身了。不仅容易感染疾病,还可能导致贫血、免疫力降低。事实并非如此。

构成我们免疫系统抗病能力的是白细胞。献200毫升或400毫升血,损失的白细胞只占到人体总数的1%-2%。而在1-2小时内,骨髓就会给我们“续”上损失的白细胞,自然不会影响免疫力。通过机体调节之后,几个小时后的血容量就会回归到正常水平,自然也不会贫血。医疗机构也经常组织职工献血。

最后,我想说一句:用血紧张的问题一直存在。而我们捐献血液的原则是为了在紧急时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,而不是成为某个人炫耀、炫富的资本。

Dr.X说

献血是为了用血。有了信任,血液是源源不断的。可是一旦大家对无偿献血的信任崩盘了,血荒的情况到来,那才真的可怕!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9.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,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,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,10万人同时观看;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
Top